《經濟參考報》 新年伊始,多地重大項目迎來密集開工,2021年穩投資扎實起步。業內專家指出,“十四五”開局之年,確保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意義重大。其中,穩投資尤其是重大項目投資是關鍵抓手。目前來看,穩投資全年路線圖已然浮現:圍繞“兩新一重”主線,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重大項目為抓手,強基礎、補短板,全力擴大有效投資。
1月14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對外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將一路南下,于2月份抵達海南島東南陵水海域,用于開發我國首個1500米深水自營大氣田——陵水17-2氣田,后者投產后每年將為粵港瓊等地供應30億立方米深海天然氣,可以滿足大灣區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氣需求。
新年以來,我國重點項目開工迎來“開門紅”。從1月4日至今,上海、鄭州、重慶、南通等多地均已集中開工今年第一批重大項目。其中,上海64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734億元,涉及高端產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等領域;鄭州209個項目總投資1381.1億元,主要涉及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及城市改造提升三個方面。
“穩投資是2021年擴大內需的一個關鍵抓手,必須要全力抓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把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特別是要以提振政府投資來帶動企業投資,進而帶動就業和居民消費。
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遠對記者表示,在疫情沖擊緩解、全球經濟貿易改善以及上年基數較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迎來強勁增長。不過,未來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投資作為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之一,在促需求、穩增長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穩投資仍將是今年及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命題之一。
重大項目建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保障,是調結構促轉型、打基礎增后勁的重要抓手。當前,多地重大項目密集開工建設的同時,從中央到地方也在加快謀劃、加緊儲備一批全年及未來五年內重點推進的、既有利于穩經濟又有利于惠民生的重大項目。
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2021年,投資方面將圍繞“兩新一重”擴大有效投資,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支持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加快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實施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加快推進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水調水等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傳遞出2021年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將加快完善的信號。京濱鐵路、京秦高速、渝昆高鐵、長沙機場改擴建、長江上游和中游航道、寧淮高鐵、黃千高速、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和港口群……2021年交通重點工程建設清單浮出水面,預計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2.4萬億元左右。
展望“十四五”,我國將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對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將會同有關方面,加強統籌謀劃協調推動,合力保障“十四五”重大工程實施。
近期多個地方也公布了“十四五”重大項目投資計劃以及全年的建設目標。例如,山西目前已初步謀劃“十四五”重大項目3000余個。陜西提出,2021年初步安排省級重點建設項目542個,總投資2.19萬億元;聚焦創新驅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擴大內需、建設數字陜西等領域,初步儲備全省“十四五”重大項目2061個,總投資12.7萬億元。
“圍繞2021年穩投資任務,重點還是要在補短板、強基礎上下功夫?!睆埩⑷褐赋?,面向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宏偉藍圖,要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生態環保設施方面高標準、高水平加快起步,包括城市地下管網設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水利設施等重大工程建設,以及和新型城鎮化相關的、實現大中小城市公共設施和基礎服務同城化任務所需要的補短板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