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網】隨著中國天然氣消費持續增長,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升,天然氣調峰保供任務加劇,倒逼國內天然氣儲氣設施的布局建設提速。
根據《中國石油報》消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油,601857.SH)日前召開2019-2030地下儲氣庫建設規劃部署安排會議,與各相關油氣田企業簽訂儲氣庫項目建設責任書,明確至2030年,中國石油將擴容10座儲氣庫(群),新建23座儲氣庫。
據新華社去年5月報道,中國石油將在重慶啟動建設銅鑼峽、黃草峽兩個天然氣儲氣庫,總投資為53億元。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也曾表示,擬在川渝地區分三個階段新建七座儲氣庫,投資總額逾210億元。
以此估算,平均一個儲氣庫的建設投資至少為25億元。保守預計,中國石油規劃新建儲氣庫23座,總投資或在500億元以上。
儲氣庫是天然氣的“倉庫”,是將天然氣重新注入地下圈閉或人造洞穴,形成新的氣藏,在需要供氣之時,再進行采集、脫水,最后注入天然氣管網。
地下儲氣庫儲存量大、調峰能力強,具有季節調峰、事故應急供氣和國家能源戰略儲備等功能,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決階段性用氣緊張的主要方式。
根據規劃,中國石油將建立東北、華北、中西部、西北、西南、中東部六個區域儲氣中心,按照“先東后西、先易后難”的布局原則,將“達容一批、新建一批、評價一批”,加快推進儲氣庫建設。對于已建成儲氣庫,中國石油將加快達容擴容工作。
目前,中國已建成儲氣庫(群)共13座,中國石油負責建設和運行其中10座儲氣庫(群)。2018年冬季至2019年春季,中國石油儲氣庫計劃采氣量將超過8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以上。
中國石油報曾報道,目前全球已建成715座地下儲氣庫,其中66%的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分布于北美、歐盟等地區的發達國家。
按照國際經驗,對外依存度越高的國家,越重視儲氣庫建設,一旦對外依存度超過30%,儲氣庫工作氣量需占全年消費量的12%以上。
根據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提供的數據,2017年,中國天然氣進口量為92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接近40%。但中國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僅占年消費量的4%,遠遠低于美國的17%和歐盟的25%。
2017年冬天至2018年春天,“煤改氣”、極端天氣與進口氣減供等因素導致了中國北方地區大規模“氣荒”的發生,多地限氣,部分地區LNG價格上漲,給社會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儲氣庫的建設具有建設難度高、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的特點。
與美國氣藏埋深淺、密閉性強的地質條件相比,中國儲氣庫優質大型庫址資源缺乏,規模選址難度大。中西部地區大型氣藏庫源區埋藏深、構造復雜;東北中小型氣藏庫源區斷塊多、密封性差;東部沿海地區則缺乏油氣藏目標且品味差。
地質條件差使得鉆井難度加大,且中國缺乏高壓大型注采核心技術與裝備,注氣壓縮機仍依賴進口,這些因素都給儲氣庫建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