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刺激經濟方案說明,中國不光是有新工具,更重要的是有新思想。我認為,中國將來經濟的增長點,不能學歐美,靠房地產和汽車作為支柱產業,這是高消費、高奢侈行業,中國的支柱產業應該是教育、科技、文化、醫療這些方面,那會增強中國的國民競爭力。
在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中,我覺得最困難的是給中小企業技術更新換代的支持和貸款,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發展新的商業模式,商業銀行會害怕中小企業的風險,如果識別不了哪些企業有增長潛力,哪些企業必須淘汰,就只能靠抵押了,而傳統最好貸的就是房地產抵押貸款,但是現在因為有金融危機,房地產抵押貸款風險加大,銀行會很猶豫。
增值稅的轉型,我認為是重大的改革。上一次金融危機時,推進的稅制改革是加大中央財政的力度,對企業的技術更新改造帶來很大壓力,所以這次稅制調整是很大的創新,同時還兼顧農村,還有文化方面的建設,這都超過了1997年中國財政政策的廣度和深度。
中國老百姓對中國經濟的長遠的前途是看好的,對中國經濟非常有信心,但是他們沒有轉化成持續的行動,主要對目前的困難,什么時候能夠克服還有一些觀望等待的態度。如果大小非的流通、很多地方的房地產居高不下這兩個問題被解決的話,我相信中國股市很快就能起來。如果中國政府解決了一些技術性的問題,恢復股市信心的話,中國股市的升高會帶動亞洲股市的升高,整個中國和亞洲股市的升高,才有可能使中國過剩的資本流向國外,去收購美國和歐洲的資產,才會帶動美國、歐洲擺脫它的困境?,F在美國和歐洲靠自己的能力已經沒有辦法擺脫困境。
A股市場受周邊股市以及美國股市、歐美股市影響的程度,我認為不很大,當然會影響到中小企業的出口訂單,但是如果中國政府最近出臺的政策放寬中小企業的貸款和加速增值稅的轉型的話,我覺得中小企業會有積極性抓住這個危機,這也是一個產業升級的機遇。
外資現在是自顧不暇了,外資進入中國的目的是希望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果,但是我相信美國和歐洲的投行現在會非常愿意像幫助當年聯想收購IBM一樣,幫助中國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去收購美國、歐洲有技術、但是現金流困難的企業,我認為這是有極大可能的,而且他們會找上門來請中國投資,并不是我們自己要出去尋找機會。
美國的衰退還會持續相當長時間,現在只是剛剛開始,后面會聽到越來越多的壞消息。因為美國最重大的結構調整沒有變化,這次金融危機主要的發生原因,一個是過度消費,還有一個是金融壟斷造成的過度投機,如果不趁這個時機把巨型的金融壟斷企業拆散競爭,反而是讓它受保護,渡它過關,會把問題弄得越來越嚴重。
這次金融危機,我認為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就是說市場經濟的波動,原因究竟是內生的還是外生的。相信市場自動會解決問題的人,認為市場本身是穩定的,所以不需要政府干預和監管,但是熊彼特和凱恩斯很早就說過,市場本身的波動,因為是創造性毀滅,是內生的原因。這次大家總算承認這次金融危機是美國人引起的,但是到目前為止,許多人還只是怪罪于監管不力或者有些人過于貪婪,而沒有認識到是美國經濟體系出了問題。所以,現在的經濟學理論基本上是工業時代甚至農業時代的,要來面對一個網絡化的、信息化的時代,我認為是完全過時的。要不進行制度改革,不調整結構,現在照以前的辦法打強心針,無論是減稅還是降息,越來越力不從心了,不會解決根本問題。奧巴馬如果不進行大幅度的結構調整,他說的那些愿望恐怕很難實現。
說到中國政府4萬億投資計劃對周邊的影響,第一利好的是對中國有持續貿易順差的國家,比如說日本、韓國、東南亞以及澳大利亞,他們的經濟會受中國影響而帶動,可能是最快擺脫經濟危機。第二是新興發展中國家大量出口石油、礦產等原材料的國家,像巴西、俄國、非洲那些國家等,因為中國要修鐵路,要修基礎工程,會大量增加原材料需求,他們也會被中國經濟帶動。對歐洲和美國來說,如果他們放寬對中國的技術出口的限制,正趕上中國新一撥的中小企業和國有大企業都是技術更新浪潮的時候,他們會大大增加對中國的高科技的產品的出口,這會有助于緩和他們的貿易逆差,但是無助于他們擺脫經濟危機,因為他們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不是貿易逆差。(陳平)
摘自:新華網